什么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耦合的实践路径?
当前高校要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,必须摒弃原先的教学理念,分析和修正现有的培养目标、培养途径等,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,从而满足创新、创业的需求。
教育主体层面的耦合
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涉及学校层面、学生层面和社会层面。从学校层面来看,高校要提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具体目标、类型、专业等,与专业教育、素质教育等相结合,明确办学目标,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;要及时、准确地将社会需求反馈给学生,提高教育水平,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的优缺点,满足学生发展的求。 从学生层面来看,学生是耦合机制的主体。高校应引导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,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。从社会层面来看,高校应及时地了解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,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计划,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,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与适应力。
教育体系层面的耦合
从教育体系层面来看,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、课程安排、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。从教育目标来看,高校要把创新理念与创业理念相融合,并使之融入学校课堂教学、教育管理中,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,从而建立课堂教育、实践教育以及校园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.从课程教学来看,高校要注重渗透,实行层次化教学,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,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开设相应的选修课、专题讲座,条件比较成熟的高校可以开设相应的必修课。教学内容设计要能够保证学生有针对性地、系统地学习,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,培养创业技能。除了传统的课程教学,教学应用型高校还要不断发展第二课堂教育,结合专业教育、创新教育以及实践教育,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活动,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。从社会实践来看,高校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等载体,注重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与层次性。例如在开展创新创业讲座、辅导与训练中,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,高校可以制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,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中,提高创新创业能力。从校园文化来看,高校要注重文化引领,形成统一的校园文化理念,并使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。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点关注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,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相关教育活动,为耦合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。此外,高校要重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,与时俱进,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,推进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,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。
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耦合的实践路径.doc